尽管最近的研究集中在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和癫痫之间的关系,但对这些发现没有共识。为了获得更全面的相关性估计,我们进行了一项meta分析,以确定癫痫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病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谷歌Scholar和CINAHL以确定符合条件的研究。入选4项研究,涉及418例(232例癫痫患者和186例对照组)。总体而言,癫痫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46.98%比26.34%,或= 2.58,95%置信区间CI: 1.15 - -5.82, P = 0.02)。ELISA亚组分析显示,癫痫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水平高于对照组(OR = 5.36, 95% CI: 2.62 ~ 10.95, P < 0.00001),而13C尿素呼气试验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 1.36, 95% CI: 0.75 ~ 2.46, P = 0.32)。我们的分析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癫痫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否为癫痫的危险因素应在大规模和前瞻性研究中加以解决。
癫痫,幽门螺杆菌,患病率,荟萃分析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相关[1,2]。此外,一些报道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肝硬化、胰腺癌、冠心病、中风、偏头痛、阿尔茨海默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等胃肠外疾病之间存在关系[3-8]。由于这些结果仍有争议,幽门螺旋杆菌和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极其复杂的。
最近,人们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癫痫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些研究兴趣。一些评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癫痫之间可能联系的研究已经发表[10-15]。有研究报道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癫痫显著正相关[11,12]。然而,其他研究未能确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癫痫之间的关联[10,13]。2011年,Asadi-Pooya等[14]报道,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并没有显著改变癫痫发作频率。为了获得更全面的相关性估计,我们进行了一项meta分析,以确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癫痫患者和对照组中的患病率。
系统搜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谷歌Scholar和CINAHL,以确定从数据库创建之日到2016年8月的潜在相关出版物。使用“幽门螺杆菌”[网格]或“幽门弯曲杆菌”[标题/摘要]或“幽门弯曲杆菌”[标题/摘要]或“幽门弯曲杆菌”[标题/摘要]或“幽门螺旋杆菌”[标题/摘要])和(“癫痫”[网格]或“癫痫”[标题/摘要]或“癫痫”[标题/摘要]或“癫痫”[标题/摘要]或“癫痫”[标题/摘要]或“癫痫”[标题/摘要]或“癫痫”[标题/摘要]或“癫痫发作”[标题/摘要]或“癫痫发作”[标题/摘要]或“癫痫发作”[标题/摘要]或“癫痫发作”[标题/摘要]或“癫痫发作”[标题/摘要]或“癫痫发作,或“癫痫发作”[标题/摘要]或“癫痫发作”[标题/摘要]或“癫痫发作”[标题/摘要]或“单次发作”[标题/摘要]或“单次发作”或“单次发作”[标题/摘要]或“单次发作”[标题/摘要]或“隐匿性癫痫”[标题/摘要]或“隐匿性癫痫”[标题/摘要]或“隐匿性癫痫”[标题/摘要]或“隐匿性癫痫”[标题/摘要]或“隐匿性癫痫”[标题/摘要]或“隐匿性癫痫”[标题/摘要]或“隐匿性癫痫”[标题/摘要]或“隐匿性癫痫”[标题/摘要]或“隐匿性癫痫”[标题/摘要]或“隐匿性癫痫”[标题/摘要]或“隐匿性癫痫”[标题/摘要]或“隐匿性癫痫”[标题/摘要]或”或“癫痫状态”[标题/摘要]或“气场”[标题/摘要]或“气场”[标题/摘要]或“觉醒癫痫”[标题/摘要]或“癫痫,觉醒”[标题/摘要])。没有语言限制。两名调查人员独立地选择了最初搜索中确定的所有标题和摘要。
纳入标准如下:(1)研究在设计上必须是病例对照、横断面或病例队列;(2)提供癫痫组和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原始数据的研究。排除下列研究:(1)研究无对照组;(2)文章是综述文章、实验室研究或动物研究。为了确保数据的同质性,两名调查人员独立地进行了数据提取。
以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CI)作为总结估计,计算二分类变量,以衡量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癫痫的相关性强度。异质性使用I2统计检验进行检验,这是一种定量衡量跨研究不一致性的方法。I2值高于25%、50%和75%分别被认为是低、中、高异质性。异质性也通过q检验确定,当P值小于0.1时,认为异质性显著。当假设效应是均匀的(I2 < 50%)时,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否则,随机效应模型更合适[16]。P值小于0.05时为统计学显著性。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我们确定了来自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谷歌Scholar和CINAHL的54篇文章。在这些文章中,大多数在阅读标题和摘要后被排除在外,主要是因为它们是评论或与元分析无关,只剩下11篇似乎符合纳入标准。经过更彻底的审查,又有7篇文章被排除在外。最后,共纳入4篇前瞻性文章,包括232例癫痫患者和186名参与者[10-13]。选择过程的详细流程图如图1所示。
研究选择过程流程图
纳入的4项研究的主要特点见表1。4项研究涉及232例癫痫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总感染率为46.98%(109/232)。对照组样本量186例,其中幽门螺旋杆菌阳性49例(26.34%)。关于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2项研究采用ELISA法,2项研究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 ubt)。Okuda等人[11]将癫痫受试者分为两组:特发性广泛性癫痫(IGE)和特发性定位相关癫痫(ILE)。Ozturk等[12]将癫痫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asadii - pooya等人[10]在两组癫痫患者中测定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频率:特发性广泛性癫痫(IGE)患者和颞叶癫痫(TLE)患者,颞叶硬化所致。Razak等人[13]研究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广泛性癫痫和部分性癫痫的关系。
纳入的4项研究的特征
总体而言,癫痫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46.98% vs. 26.34%, OR = 2.58, 95% CI: 1.15-5.82, P = 0.02)(图2)。异质性较高(P = 0.03, I2 = 68%)。我们进行了亚组分析,以进一步调查影响整体结果的因素。
采用不同方法分层分析,两项研究ELISA检测结果显示癫痫患者H. pylori感染患病率高于对照组(OR = 5.36, 95% CI: 2.62 ~ 10.95, P < 0.00001),而其他两项研究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 1.36, 95% CI: 0.75 ~ 2.46, P = 0.32)(图3)。
根据不同检测方法对H.pylori感染与癫痫的相关性进行亚组分析
癫痫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10-15]。在本荟萃分析中,我们对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与癫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概述,研究对象共来自四项合格研究的418名受试者。总体而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癫痫患者中的患病率(46.98%,109/232)高于对照组(26.34%,49/186)(P = 0.02),提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是癫痫的危险因素。
癫痫可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免疫机制引起的。最近认为自身免疫参与了癫痫的病理[17]。Bartolomei等人[18]发现,检测抗gm1抗体可以识别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的部分癫痫患者。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释放IL-1、IL-6、TNF-α等多种细胞因子间接影响脑功能,参与了癫痫血脑屏障(BBB)的破坏和神经元炎症损伤的发病[19,20]。Kountouras等人[20]假设幽门螺旋杆菌可能是癫痫的潜在治疗靶点。
我们进一步根据不同检测方法进行分析,ELISA检测结果显示癫痫患者H. pylori感染患病率高于对照组[11,12],而13C-UBT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10,13]。anti-H。幽门螺杆菌IgG-ELISA是临床常用的幽门螺杆菌血清阳性检测方法。它非常适合于大规模人口调查[21]。13C-UBT是一种基于幽门螺杆菌转化尿素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氨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21]。13C-UBT显示活动性(当前)感染,而血清学可以显示过去的感染。但是,由于不同临床中心UBT方案的不同,导致呼吸样本采集时间和间隔不同,对延缓胃排空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可能无法直接比较13C-UBT结果[21,22]。
我们的研究有一些局限性。首先,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数量较少,纳入的病例数量也有限,缺乏高质量的数据。其次,个体数据的缺乏限制了对性别和癫痫亚型的进一步亚组分析。最后,一些以非英语语言发表的文章可能会被遗漏。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癫痫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否为癫痫的危险因素应在大规模和前瞻性研究中加以解决。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81500953)、吉林省科技厅项目(No. 20150520143JH)、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No. 2014N151)、吉林大学白求恩计划项目(No. 2015215)资助。